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合集四篇)

演讲稿 2024-03-29 点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合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创造。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所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重新定义、丰富完善的现代化,有别于既有现代化国家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才不到12亿,而我们要实现的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对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区别于西方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悬殊,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去坚持全体人民共享。不同于西方的物质膨胀,中国式现代化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走的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和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绝不走西方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下先污染后保护的老路,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为中国向来以和为贵坚持求同存异,那么任何殖民扩张、野蛮掠夺的强盗行径,都不是我们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铺展,未来的方向和路径也已经明晰,所以我们必须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只有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时不我待、奋勇前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涵义的重要论述,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涵义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学理上揭示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确立其理论范式,这种范式,就是人民至上、平等互利。就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而言,它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战略全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此,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中国与世界关系而言,它注重平等互利,即走和平发展道路,注重中国与世界、世界各国之间的平等发展、合作共赢。基于这种理论范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4大支柱,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政党谋强大。

  基于上述理论范式与4大支柱,可进一步揭示和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1)领导力量上,它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道路在性质上的“定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才能行稳致远。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2)历史方位上,它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中国道路,它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是道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定位”。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是如此。否则,就会封闭僵化,缺乏创新;(3)奋斗目标上,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不断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这是道路在一定历史方位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定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富起来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强起来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4)总体方略上,它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新征程的战略步骤。这是道路中的“定法”,即路径和方略。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确立实现奋斗目标的总体方略,离开总体方略,确立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5)推动力量上,它整合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是道路上的“定力”。没有推动力量,路是走不出来的,也走不远,更走不宽、走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党的领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人民作为党执政依靠力量的最大源泉,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6)世界维度上,它确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道路上的“定和”。不走和平发展道路,就难以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强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定性到定位,经定标到定法,再从定力到定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政党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既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

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3

  中共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对中国未来5年产生决定性影响,对中国未来30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里程碑式报告。报告最核心内容之一,在于系统设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5项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9项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报告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10个方面系统设计: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是运行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重要内容,内在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要求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根基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际内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为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并非西方化,而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人间新路。“漫长的16世纪”以来,人类文明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从人类文明列车后部车厢一跃成为火车头,并进而宣称有权利“为全人类立法”。在西方世界所展示的强大武力威胁、物质领先与精神优势的压力下,所有西方与非西方差异都被规训为现代与前现代差异,其他国家要么全盘西方化,要么就拿不到登上现代化航船的船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大大打破了这种迷信,推动人们从几个世纪的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迷思中真正祛魅,认识到所谓“现代性”不过是西方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它开辟了非西方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新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拓展了现代化新路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一统多元”传统文明的“旧邦新造”。西方式现代化植根于西方文明母体,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英格兰具有横亘一千年“现代性”长拱弧,这种历史考察本身就反讽式地说明了许多学者所津津乐道的“现代性”在相当程度上不过是西方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河流新的奔涌,而不是断流,如同历史上胡风西来、白马传经一般,现代西方文明的汇入,也只是拓展了中华文明的河道,使河水更加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往无前,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一统多元”,最大制度遗产在于“大一统”,被称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强大统一国家,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帝国就出现了,难怪福山要说“马克斯·韦伯定为本质上的现代特征,秦朝如果没有全部,至少也有很多”。而被称为现代政治制度特征“一种既集中又下放(devolved)的混合权力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就是“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皇权不下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同样具有横亘数千年的所谓“现代性”。

  1840年以来,各种走向现代的救国主张轮流登场,但都未能成功,这些方案要么没能真正革故鼎新,要么摧毁了“大一统”体制,使中国陷入了一盘散沙、军阀混战的局面。新中国在更高水平上再造了“大一统”体制,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并使“一体多元”达到空前水平。一方面现代交通、现代信息技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强大组织体系,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制度优势等,使“大一统”体制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大一统”体制基础上,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市场化、社会建设、行政分权等方式使多元性同样达到了空前水平。这种“一体多元”正是现代中国体制既坚强有力,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渊源所在。

  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枢机所在。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才找到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光明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根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虽历经曲折,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一以贯之的,是一个横亘百年、分步实施的大战略。环顾全球,难得的是,中国人一代接着一代往下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跑,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而接续奋斗,谱写出一首百年长征的民族现代化史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三位一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对于西方式现代化的第一痛感就是坚船利炮,就是中国科技的落伍。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物质力量现代化,从20世纪提出“四个现代化”,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链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提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一再说明正是物质力量现代化才使得中国人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制度现代化。甲午战败之后,中国人的反思从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从而开始追求制度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铲平了地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开始建设新的制度大厦,并经过改革与调整,逐渐形成稳定的四梁八柱;十八大以来,中共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自我完善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总目标。二十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支撑起了中国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进而支撑起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只有35岁,约80%人口是文盲。今天,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超过了美国,达到78.2岁,人口预期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4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年。人的现代化不只是个体现代化,而是人民现代化,人民不但在个体意义上变得更为独立、自主,在整体意义上也更加凝聚成具有共同意志、共同行动的共同体。中国的社会并没有变成一种“原子化的、各领域分立的、个人主义的”西方式现代社会,而是成为既个体自主又有机团结,既分工又紧密联系,个人与集体、国家命运相联的新型现代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将如何开辟人类新路?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三大迷思:第一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第二是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现代化的迷思。第三是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强必霸”悖论。

  中国式现代化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中国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吸纳市场经济等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久的经济发展奇迹,以及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建设西方式“升平世”,而是要实现“太平世”,要从小康迈向大同。

  中国式现代化将是命运与共的人类现代化新路。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是靠十几亿人民的勤劳革命、创新革命而富起来的。中国不是“国强必霸”,而是“国强好仁”,没有输出战争**、输出苦难,而是为世界创造巨大发展机遇,让世界各国搭中国发展快车;没有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唯我独尊,而是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绿色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根据有关研究,仅1990年至2016年间,中国对世界森林碳汇能力的实际贡献率就高达247.1%。

  西方人喜欢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人喜欢说“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底透长安”。人类通向现代化道路不是单一的,现代化模式更不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开辟出一条21世纪现代化新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4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活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思想政治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成重要职责,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内生动力,只有靠内涵式增长,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十年来,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天河超级计算实现了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百亿亿次的突破。不断挑战计算速度极限,也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我国通过自主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先后建立了世界首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使我们在量子领域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

  始终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建立科学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价值的双重激励作用,使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收益、有荣誉、有地位;要营造尊重人才、开放包容的氛围,创造更公平、更宽广的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壮阔征程催人奋进,复兴蓝图激荡人心。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富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把牢中国自己的前途命运,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更大胜利与荣光。

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合集四篇)

http://m.xgeduhr.com/yanjianggao/254673/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